久操视频在线播放_精品综合在线_久久不卡一区_成人情趣视频无遮掩免费

當前位置:關注 > 正文
天天觀天下!劉慈欣:創作時沒特意思考哲學內涵 讀者解讀的東西90%沒想過
2023-06-01 11:28:33 來源: 貝殼財經

5月30日,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幻大會2023北京科幻嘉年華啟動儀式暨“劉慈欣科幻作品《地球大炮》美學教育論壇”開幕,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現場發言并接受了媒體采訪。

寫作科幻小說時主要精力在構思世界 創作故事前提是要感動自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談及小說寫作,劉慈欣說,他在創作科幻作品時一般是先有科幻核心構思,再有故事,被傳統文學視為最重要的人物反而在“最外層”,并強調他的這種寫作方式比較“邊緣化”,每個作者的寫法都不一樣。

劉慈欣表示,他在構思一個科幻小說時,全部精力均在構思世界的構造,以及世界發生的故事,并沒有特意思考所謂“哲學內涵”,“讀者不要認為(我的小說中)有什么哲理,當我看我的小說評論時,首先感到驚訝的是人們能從里面解讀出很多東西,解讀出來的東西90%我都沒想過。不過這就好像為我打開一扇門,盡管我沒有放什么東西,但讀者通過這扇門走到其他新的地方也是一種成果。”

有趣的是,對于劉慈欣的表述,另一位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當場評論稱,這是因為劉慈欣早就形成了確定的價值觀和哲學思考,而在寫作時,他的思考不知不覺“內化”到了作品中。

劉慈欣表示,他寫作科幻作品的前提是故事要感動自己,“在文學作品中,假如看到了什么震撼的故事,那么無論如何你都能解讀出東西,包括哲學、社會、人性等。假如主題先行,堆到故事里面,人物故事蒼白無力,反而讀者會看不出任何東西。”

對于科幻作家如何積累創作“硬科幻”所需的科學知識,劉慈欣表示,他也只能通過日常資訊了解,“我們不可能去采風,涉及科幻的領域很多在現實中不存在,或者存在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所以只能通過日常資訊了解,這并沒有什么訣竅。想要寫好科幻,需要了解科學知識,但一些科學知識如理論物理、數學,要投入很大精力才能理解,才能提取出好的故事資源,并讓讀者接受,這對科幻作家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不過在他看來,科幻作家的工作仍然比科學家容易得多,“因為科學家要建立理論、證實理論,而科幻小說家并沒有這類硬性指標。”

創作流浪地球沒有刻意凸顯中國文化 “流浪地球里每個人都是人類”

根據劉慈欣原著改編的《流浪地球》系列電影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破圈”的先河,對于《流浪地球》電影中的許多情節被解讀為“符合中國價值觀”,劉慈欣表示,實際上在當初創作流浪地球科幻小說時,并沒有刻意彰顯中國文化,或者刻意將主角設置為中國人,“流浪地球里每個人都是人類,在那種超級災難之下,哪國人不重要。”

對于電影改編中出現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劉慈欣表示,這些特色只是對比較近期的科幻作品才凸顯出的,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小說里也有很多關于集體主義以及全人類齊心協力克服一個災難的事情。

對于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的區別,劉慈欣認為,小說作為文字藝術和影視作為圖像藝術,表現形式不一樣,科幻小說作家和影視創作者的思維方式不完全相同,因為受眾對象不完全相同,科幻小說面對科幻讀者,而科幻影視面對的觀眾要復雜得多,所以相對來說電影創作者更困難,要考慮到最大公約數,考慮到方方面面,這會作出許多平衡和妥協,來適應各種不同的觀眾群,這種平衡和妥協在原教旨主義科幻作家看來不可理解,但卻是必須做的。

相比科幻影視,劉慈欣對科幻文學的前景并不樂觀,他認為科幻文學面臨著兩方面的沖擊,“影視方面的沖擊可能相當大,我作為寫作者對文字的力量不是很自信,但對圖像很敬畏,很多科幻想象是圖像才有沖擊力。同時很多科幻作品要帶給人科學的神奇感、震撼感,但現在人們不覺得這些科學有多神奇。在這種雙重打擊之下,我雖然不認為科幻文學會滅絕,但我認為前景比較黯淡,科幻影視前景很好。我甚至懷疑未來科幻文學是否會淪為為科幻影視提供內容的地位。”

科幻文學具有科學之美和技術之美 整個創作生涯都在盡力寫好“宏細節”

劉慈欣認為,科幻文學與傳統文學在美學上的不同點是,科幻文學具有科學之美和技術之美,“科幻的筆觸可以超出人類生活的時間和空間之外,傳統的科幻小說作者經常用那種遠超出生活尺度,大尺度的時間和空間來表述這種美感,這在國內科幻研究中,叫宏細節。當這樣巨大的物體表現出來,會超越日常生活的經驗成為一種奇觀,在這樣的奇觀中,科學美和技術美能夠得到很讓人震撼的展現,但這種描寫很困難,描寫宏偉的東西不是把尺度弄大了就行,單純說巨大的數字沒有意義。”

他舉例稱,如果人站到十層樓往下看,會恐高;坐民航客機往下看,恐高感會減少;地球軌道上看,沒有恐高感;月球上再看,更是什么感覺都沒有,地球成為了一個物體,“人們對宏大物體的表述很困難,科幻小說作品要讓人從宇宙尺度上感到宏大,還要描述宇宙尺度和個體的關系,這十分困難,我整個創作生涯都在盡最大努力做到這一點,真正能達到還很有限。”

劉慈欣舉出了一段文學描述來表示他心中認為表現宏大很好的例子,“當說時間宏大時,我們常常用永恒、無窮來形容。但這些詞每天經常出現,而有一段文學描寫說,‘有一座一千多米的山峰,每一千年來一只鳥在這座山上磨一下嘴,當這座山磨平的時候,永恒過了一天。’這段描寫立刻讓我有了關于永恒的概念。”

劉慈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很多甚至大部分科幻創意都被寫過了,這只有兩條路徑可走:隨著科學往前發展,科幻會有新題材;隨著科技發展,傳統題材會煥發出新生命力。

科幻作家劉慈欣 新京報記者羅亦丹/攝

記者聯系郵箱:luoyidan@xjbnews.com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