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操视频在线播放_精品综合在线_久久不卡一区_成人情趣视频无遮掩免费

當前位置:生活 > 正文
張碧晨掏耳勺沒控制好力度 因此把鼓膜捅破了左耳失聰
2022-07-01 16:08:25 來源: 東方資訊

近日,歌手張碧晨左耳失聰的消息沖上微博熱搜,其本人回應,是因為用了一個彈簧掏耳勺沒控制好力度,因此把鼓膜捅破了。

耳朵, 耳廓, 聽, 聽聽, 聽眾, 治療師, 相比, 溝通, 感知, 主動傾聽

經常掏耳朵的危害,遠比你想象的嚴重。不論掏耳朵還是采耳,都有很大的風險,稍有不慎,輕則引發外耳道炎,重則導致聽力減退,甚至還有人因為掏耳朵引發顱內感染。

耳屎的學名叫做耵聹(dīngníng),是由人體外耳道外端軟骨部皮膚上的皮脂腺和耵聹腺分泌出的一種灰色、橙色或淡黃色蠟紙樣分泌物,夾雜著脫落的皮屑和毛發,還有細菌、灰塵和進入外耳道的水漬等形成的混合物。

常因名字被誤解的耵聹其實是耳朵的天然保護傘,有很多好處:

對耳朵有潤滑保濕、保護耳膜、抗菌防噪和自潔防塵的作用;

兒童的鼓膜比較脆弱,耵聹能減輕聲波對鼓膜的沖擊,保護聽力;

耵聹是弱酸性物質,會發出蟲子不喜歡的氣味,阻止小蟲等飛入。

正常情況下,耵聹不會在耳朵里過多堆積,頭部活動、咳嗽、咀嚼等動作都能幫助它們順勢滾出耳道,因此,一般不需要我們親自去掏。

令人上癮的“采耳”有風險:

1.工具消毒不徹底造成交叉感染

采耳工具不像醫院的專業工具一樣進行消毒處理,很容易將真菌或霉菌帶入耳道內。如果霉菌長在鼓膜上,還可引起聽力減退及耳鳴。

2.損傷外耳道或鼓膜

操作不當容易損傷外耳道或鼓膜,造成外耳道感染形成癤腫或鼓膜穿孔,引起耳部疼痛,嚴重者可致聽力減退。

3.刺激外耳道皮膚

反復掏耳朵容易刺激外耳道皮膚,導致角質層腫脹或長期慢性充血,更利于細菌生長。

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陳志凌主任介紹,在門診中碰到不少反復耳悶或耳癢的病人,幾乎都有采耳史,檢查后發現大多是外耳道真菌感染,就像是“長在耳朵里的腳氣”。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耵聹呢?

1.正常情況下,耳朵有“自潔”功能,隨著每次說話、咀嚼能夠向外移動,自行掉落。如果覺得耳朵癢,可以洗干凈手之后在耳廓或者外耳道輕摳兩下。

2.如果是濕濕的油耳朵,可以去醫院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生幫你掏,千萬不要用棉簽、木棍、挖耳勺等使勁戳耳朵。

3.如果出現聽不清聲音、耳朵有悶脹感或耳朵進水后疼痛等癥狀,有可能是已經耵聹栓塞,需要及時就醫。

責任編輯:zN_0111